1月10日,一份名为“停发新冠项目绩效工资方案”的文件在网上传播,落款为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其中提到公司新冠疫苗已全部停产且公司目前也无新冠疫苗产品销售。1月10日中午,极目新闻记者拨打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咨询热线,工作人员确认科兴的新冠疫苗确已停产,如果还需注射该产品,要询问当地疾控中心,是否有库存。[1]
出人意料的是,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这个话题竟然霸占热搜榜头条达数小时之久。
把“科兴疫苗停产”这个话题推向热搜的,除了一部分人的不解、疑惑,更少不了长久以来流传不休的谣言和阴谋论。
关于科兴疫苗副作用的谣言由来已久,其中一部分传闻是科兴疫苗的接种者会出现肺大泡、肺结节和双侧胸膜局部增厚等症状。
另一部分,则来自与疫苗产业有利益冲突的人群,他们不仅敌视科兴疫苗,甚至把所有疫苗妖魔化。
这些人表示,疫苗属于“病邪”,是“阴寒之毒”,科兴疫苗之所以停产,是因为副作用太大——损伤阳气,阻滞经络气血的运行。
不得不说,这种“科兴疫苗停产是因为副作用大/质量问题”的说法,还真是误导了不少人。
那么,科兴疫苗真的是“病邪”“阴寒之毒”吗?真的会导致接种者出现“肺大泡、肺结节和双侧胸膜局部增厚等症状”等症状吗?
在推广使用之前,科兴疫苗经历过非常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组三期临床实验。
从2020年7月21日至12月16日,研究者在巴西16个研究中心对12842名参与者进行了筛查,12408名参与者被随机分组。共有12396名参与者至少接受了一剂科兴疫苗或安慰剂,其中疫苗组6195人,安慰剂组6201人。[2]
在第一针接种实验后,虽然有77.1%的疫苗接种者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但仅仅表现为给药部位轻微疼痛。
除了给药部位疼痛,参与第一针实验的人群还出现了一些小概率的头疼、疲劳、恶心等接种疫苗常见反应,以及另外一些概率极低的反应,如0.1%的概率出现发热,0.06%的概率会有局部性皮疹。
免疫功能低下/异常者(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
在以上特殊人群的安全性研究中,科兴疫苗均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极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
凭借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2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告:推荐在新冠疫情中接种由科兴公司研发的灭活疫苗。[4]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据显示,接种科兴疫苗并不会导致如谣传中所述的严重后遗症。
由于曾有周海媚女士的友人表示她患有红斑狼疮,因此,很多人把红斑狼疮与周海媚女士曾接种过科兴疫苗这件事联系在了一起。
之所以说上述这些都是谣言,原因很简单,医学界早已做过大量关于红斑狼疮患者是否能接种新冠疫苗的研究。
文章结论显示:科兴灭活疫苗,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具有中等免疫原性,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60岁及以上老人、合并症患者(包括三高、肥胖等)、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中度和重度免疫功能低下者,均可以接种灭活疫苗。[4]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红斑狼疮患者)。
除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风湿病协会于2023年2月也发布过一个《支持高风险风湿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指南。[7]
需要说明的是,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超过80种科兴疫苗停产了但谣言没有停,比较典型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等。
我们来看一看美国狼疮基金会于2023年12月12日更新的关于狼疮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指南。[8]
指南声明: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建议符合年龄要求的狼疮患者接种一系列新冠疫苗。
答:副作用通常并不严重——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手臂酸痛。有些人会出现低烧或发冷,并感到疲倦。这是因为疫苗正在发挥作用并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副作用并不危险,并且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如果这些副作用持续超过两天或出现更严重的副作用,请致电您的医生。
答:新冠疫苗不太可能导致狼疮,且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这种情况发生的报告。我们不知道狼疮的确切病因,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以下因素的综合作用:激素、遗传和环境因素。疫苗会刺激免疫系统,但它以一种非常特定的方式刺激免疫系统,不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疾控中心和风湿病协会建议患有狼疮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接种疫苗,包括额外剂量和加强注射。研究还表明:该疫苗通常不会导致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增加。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如果科兴疫苗出现了质量问题,药监局或疾控中心应该会发布通告,召回所有科兴疫苗库存,并且不允许继续注射。
然而从极目新闻报道原文我们可以看到,科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人需要注射该产品,需要询问当地疾控中心是否还有库存。
也就是说,科兴疫苗虽然停产,但剩下的库存品是可以使用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质量问题。
实际上,在疫情最危险阶段已经过去的今天,某种药物或疫苗停产,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停产或减产的药物公司,也并不仅仅科兴一家。
2023年7月19日,国内mRNA疫苗三剑客之一的斯微生物天慈工厂暂停试运行,原因系“近期无新冠疫苗生产需求”。
2023年下半年,三叶草生物表示,由于2023年至今中国及全球国家采购部门对新冠疫苗的总体需求不断变化且较低,公司预计2023年新冠疫苗销售不会带来有意义的财务贡献。其疫苗布局转向RSV、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2023年4月,上药康希诺“低成本运营通知”在网络传播。该通知内容显示,决定于4月4日起开始暂停产线]
随着新冠疫情影响的逐渐远去,以及当下流行毒株的持续变异,曾用以针对早期毒株的科兴灭活疫苗,本就已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
作为一名科普人,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自2019年底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的反智现象愈加严重,各类关于新冠起源、疫苗副作用、新冠后遗症的谣言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固然有我国网民科学素养欠佳冠心病临床试验,以及某些的刻意造谣的因素,但是,国内舆论自疫情初始的宣传导向,同样难辞其咎。
在去年12月国内开放疫情管控之前,国内各路媒体及自媒体的舆论方向,是大力渲染新冠病毒的危害性,例如:感染新冠会导致严重后遗症、新冠病毒会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力,等等。
然而,当初那些耸人听闻的宣传,却为后来屡禁不绝的谣言提供了巨大的温床,以至于在管控放开之后,直到今天都在不断形成反噬。
[1] 科兴新冠疫苗已停产,各地仍有针对新毒株的疫苗可注射. 极目新闻 2024-01-1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zhimengjianzhan/2024-01-18/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