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医 -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特色手法-“双心”疗法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经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安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负担。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并发精神心理疾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失眠较为常见。
调查表明,冠心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预后变差的可能性,睡眠时间少于6h会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双心”疾病理论的指导下,更多的医者开始探寻双病同治的更好方法,除常规的口服药物治疗外,中医特色疗法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被证实。
针刺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当时所使用的针刺工具是石器,被称为“砭石”,后逐渐从石器发展为如今的金属针。
刺法是使用不同的针具,对机体的一定部位造成刺激,从而疏通经络、调整气血阴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灸法通过对病变部位或者腧穴进行烧灼、温熨而起作用,主要有温经散寒、散瘀消结、防病保健、引热外行等作用。
身材痹之病机多为心脉痹阻,痹阻则为不通,通过针灸可以疏通经络,使其恢复通畅而达到治疗目的。
有学者对76例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治疗,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益气复脉针法,对照组加用黛力新,以10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之后,结果显示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两组比较没有很大差异,这说明益气复脉针法同样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且对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调节能力与黛力新相当。
黛力新属于西医治疗焦虑、抑郁的常用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失眠、乏力等。
而益气复脉针法属于中医的针刺范围,几乎没有副作用,且应用之后也能有肯定的效果。
另有学者进行类似对照试验后得出结论,针刺配合舍曲林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舍曲林,并且可以快速改善抑郁症状,减轻痛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有研究选用中药汤剂养心安神汤加针刺安眠、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神门、内关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失眠,发现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单纯用中药治疗。
有学者研究结果指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加用五音疗法和太极悬灸,临床症状和抑郁焦虑情绪均有明显改善。
研究者对30例氯吡格雷抵抗及伴失眠症状的冠心病进行艾灸心俞、内关、膻中、中脘、足三里治疗,治疗2周、4周后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冠心病的伴随症状也有所减轻。
还有学者发现对于冠心病失眠,在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1个月后,血清褪黑素增加、血清瘦素水平降低,且心绞痛的症状有所缓解,其效果比常规西药治疗显著。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先将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或先将药物放置于医用胶布黏面正中,再对准穴位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法可以使药物经皮肤吸收,不通过消化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口服用药副作用。
运用此种方法治疗冠心病“双心”疾病,可以扶正祛邪,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学者纳入80例冠心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均给予扩张血管、调脂、降压等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3周后观察组对睡眠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研究发现,由人参、麝香、水蛭、冰片制成的“参香丸”贴敷于双侧心俞、双侧厥阴俞、膻中及巨阙穴,合并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明显增加6min步行距离,改善心绞痛症状,且穴位贴敷也可以改善焦虑状态及睡眠障碍,证明了穴位贴敷具有“双心”同调的作用。
王威等则选用柴胡龙牡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焦虑,结果显示,心绞痛发作频率、左室射血分数和精神状态均有明显改善。
穴位贴敷是一种外治方法,在无需增加口服药数量的情况下,对冠心病和精神心理障碍均有正向调节作用,值得推广冠心病临床试验。
耳穴压豆是使用丸状物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此法可持续刺激穴位,疼痛轻微,不良反应少,可以辅助治疗冠心病“双心”疾病。
有学者选取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在冠心病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耳穴压豆,压豆选用王不留行耳穴贴,具体穴位选择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脾和胃;
4个疗程后(即4周)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PSQI评分较前降低,这说明耳穴压豆可以使失眠情况好转,减轻心绞痛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有类似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耳穴埋豆法治疗冠心病失眠效率更高,且此法能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
有学者等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伴有负性情绪患者进行干预,试验2组给予双心护理模式和耳穴贴压,此干预方式较只给予常规护理和给予常规护理加双心护理模式更能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耳穴压豆操作简单,不会产生类似西药口服药的依赖性及头晕、乏力等副作用,且一次贴敷可持续2~3d,不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普遍适用于各种“双心”疾病,选取合适的耳穴进行压豆,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行音乐治疗疾病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提及,《黄帝内经》指出肝、心、脾、肺、肾在音分别为角、徴、宫、商、羽。
现代研究表明,五音对五脏的影响是借助情志因素,人感受到不同曲调音乐反映的情感,与之共鸣,则可对人体五脏系统发生影响。
冠心病“双心”疾病是心脏与情志皆异常的一类疾病,通过音乐疗法可以改善情志,调整五行阴阳,以此改善症状。
学者选取484例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五音疗法干预,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发现,加用五音疗法干预可以降低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
另外有学者也进行了类似试验,对试验组60例冠心病失眠在常规西药治疗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五行音乐治疗和穴位按摩。
根据五脏对应五音的原则,选取徴调乐曲《紫竹调》《花好月圆》《喜洋洋》《荷花映日》等进行治疗。
配合百会、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按摩,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有明显下降,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得分也显著降低,证明五行音乐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生命体征,并且改善失眠症状。
通过五音治疗疾病,可以消除对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的抵触情绪,降低心理负担;且无需花费更多的金钱,降低经济负担,由此可以治疗心理疾病,从而实现双心同治。
在心理上可疏肝调心改善负性情绪,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筋健骨、滋养脏腑,从而使正气旺盛以抵御病邪。
冠心病“双心”疾病是生理与心理同时异常的一类疾病,进行八段锦锻炼可以身心同治,从而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影响。
有学者将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后发现,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八段锦运动处方疗法的试验组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对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进行24周的站式八段锦干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降低明显,左室射血分数升高明显。
说明站式八段锦可以改善心室肥大,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且通过PDQI评价发现,此治疗方案对睡眠质量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有研究者检索近10年有关八段锦干预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在对纳入的14篇小哥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八段锦不仅可以改善冠心病病例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太极拳是我们拳术之一,动作上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在锻炼时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凝神静气,身随意动,融合呼吸吐纳,调神、调气、调形,在放松全身肌肉的同时,舒缓不良情绪。
有学者对12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3个月后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太极拳训练的患者SAS、SDS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说明太极拳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有研究者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结果显示太极拳联合有氧踏车运动对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有抑制作用,且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健身功法六字诀重在调息,在锻炼时可促使心理趋于平和、放松,进而利于抵抗焦虑、抑郁情绪,使不良心理对病情的影响大大减轻。
学者对68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上加用六字诀锻炼的心绞痛症状较治疗前有好转,且抑郁状态有明显改善。
六字诀偏重于对呼吸进行调整,此种方式更加容易使习练者的情绪、心理以及生理得到改善,从而促使习练者的机体内环境趋于平稳。
基于六字诀的特点,笔者认为对冠心病失眠加用六字诀进行治疗,可以改善睡眠状况,从而改善冠心病症状。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因为身体的痛苦、经济的压力等因素而出现心理异常,另一方面心理异常又会反作用于冠心病,使病情加重,如果不对心理异常加以重视,心脏疾病往往会迁延不愈。
关于其加重冠心病的具体机制,有研究者分析,焦虑抑郁状态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炎症反应加剧,增强血小板活性;
长时间的睡眠时间不足会使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影响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儿茶酚胺等的分泌,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及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中医上属于“身材痹”“真心痛”范畴,病位在心,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
心的生理功能有两个,一为心主血脉,二为心主藏神,心所藏之神主要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双心”疾病相当于心的两个生理功能皆出现异常。
西医对冠心病“双心”疾病多将两病分治,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加上抗精神失常药物治疗心理疾病。
但抗精神失常药物有其局限性,一项研究表明,一部分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会和心血管疾病用药相互影响。
而且抗精神失常药物多有不良反应,如乏力、头晕等,有些药物甚至会让患者对其产生依赖性,甚至出现戒断反应,此种治疗方式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中医讲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并不将两个疾病当作独立的个体,而是通过辨证进行整体治疗,使情志畅达、气血调和,则可以“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灵枢·平人绝谷》)。
中医特色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在冠心病“双心”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是安全性,多数研究并未发现有安全隐患,不会出现类似西药的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一些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传统功法等可以让患者自行操作或锻炼,不会增加经济负担,也减少对于药物的排斥心理。
中医特色疗法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地方也在大力扶持中医,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双心”疾病的临床试验均为单中心、小样本的试验,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学支持冠心病临床试验,影响信服力;
冠心病“双心”疾病越来越多受到重视,中医在其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试验可以为其确切的疗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信中医特色疗法也会被更多的医者发现并运用,为治疗此类疾病献上中医的一份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zhimengjianzhan/2023-10-20/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