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 1 幅造影、1 步计算,便可精准诊断患者由冠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程度,分析时间不到 1 分钟,
3 月 17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 “AI-QFR 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 (下称 AI-QFR 系统)在第一届上海市人工智能与冠脉生理学高峰论坛上首发。
AI-QFR 系统实现了无需任何耗材和血管扩张药物的情况下进行快速 FFR 计算,其分析速度超快(<1min)、适用患者广、准确度高、无副作用,具有冠脉功能学精准诊断和精准 PCI 手术导航功能,已有超过 100 项临床研究证明 QFR 的诊断精度与金标准 FFR 一致性极高。
据介绍,QFR 是目前全球临床验证最充分、唯一完成 RCT 研究的术中无导丝 FFR 技术。新一代 AI-QFR 系统具有全球独家的 2D-QFR 技术和分叉病变评估技术,使得冠脉计算功能学可以更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2 万多例临床验证,是全球唯一完成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无导丝 FFR 技术。同时该技术已被写入欧洲心脏病学会介入医生官方培训教材和日本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专家共识,逐渐成为冠心病术中诊断的 “新标准”。
据了解,AI-QFR 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涂圣贤教授团队和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自主研发。此前,其 QFR 技术已于 2018 年首次获批上市,经过五年完成迭代升级,AI-QFR 系统已于近期再次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指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 3.3 亿,其中冠心病患者 1100 万。
而冠心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心肌血液供应量不足从而造成心肌缺血的疾病。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的进程,患病率和死亡率还在逐年升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 2019 年有约 103 万人接受 PCI 手术,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葛均波表示,实现冠心病患者的准确筛查与精准诊疗,有效引导患者分级诊疗,及时准确发现需要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是心血管病治疗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葛均波院士指出,目前冠脉功能生理学技术的 “金标准” 是基于压力导丝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但是 FFR 技术以往主要依靠进口,国内多数患者只能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极大限制了心血管病的精准治疗。
对此,近年来葛均波院士倡导发起的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以医工创新合作为导向,有力地推进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探索、应用,并转化出了诸多全球领先的可降解支架、经皮主动脉瓣膜和冠脉 QFR 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等心血管创新产品。
葛均波院士认为,涂圣贤教授团队和博动医学公司合作研发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 QFR 技术,来精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狭窄率 40%~70% 的临界病变,为患者心肌缺血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帮助医生解决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 PCI、CABG 等干预治疗,未来一定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
涂圣贤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 - 博动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是 QFR、OFR、UFR 的发明者。
博动医学为全球冠脉介入精准诊断领域领跑者,与上海交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丹麦奥胡思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紧密合作,在国际上首创了 4 个冠脉生理学精准诊断产品,其团队包括由院士领衔的临床与技术顾问团队,以及公司完善的软硬件研发团队。
据了解,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陈亚珠院士发起,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冠心病临床试验、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共同主办,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和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临床试验招募1分钟快速诊断精度高达93%新一代AI-QFR冠脉精准诊断系统全球首发?冠心病临床试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zhimengjianzhan/2022-12-13/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