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妇科,临床症状出现晚、转移性肿瘤负担大、频繁复发,并最后发展为耐药性疾病。
目前,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术后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辅助化疗。虽然总体化疗有效率能达 60%~80%,但并不足以完全消灭肿瘤细胞。仍有约 55%~75% 患者在治疗后的 3 年内复发,5 年生存率只有 30%~40% 左右。
细胞具有典型的免疫抑制性。卵巢癌细胞表达特异性,在免疫治疗后可以引起自发性抗肿瘤,也与各种各样的肿瘤浸润性相关。以上种种理由让科学家相信,免疫治疗可以为卵巢癌患者带来曙光。
癌症的免疫生成可被看做一个循环过程[1]。这个循环可以分为 7 个主要步骤(下图),从癌细胞死亡释放抗原开始,到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并以杀死癌细胞结束。但免疫循环的每一步都需要许多因素参与协调,包括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下图中绿色所示促进免疫的部分靶点,而红色则显示有助于抑制免疫过程的相关靶点。
而针对以上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在理论上可以调节肿瘤免疫循环的活性。临床上 PD-1 抑制剂最早试用于晚期的患者,并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存时间。
既往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大多集中于 I 期和 II 期,即初步了解此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5 年发表的一项 II 期试验中,Hamanishi 等在 20 例复发的铂类耐药的卵巢癌患者中评估运用抗 PD-1Nivolumab,结果显示治疗反应率为 15%,而疾病控制率为 45%[2]。
而根据目前已报道的其它临床试验结果,患者对于免疫治疗单药的反应率只有 10%~15%。有可能存在只有符合特定靶点的病人使用免疫治疗才能获益的情况。例如,美国 FDA 批准的 PD-1 抗体 Pembrolizumab 仅用于确定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H) 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 (dMMR) 的成人和儿童晚期或转移性实体肿瘤患者。这一药物也被 NCCN(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美国国立综合网络)指南采纳作为患者复发情况下可考虑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腾讯医典,我们对于免疫治疗的运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副反应需保持警惕。免疫检查点阻断导致的炎症副作用称为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irAEs 可能会影响任何器官系统,CTLA-4 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相对较严重,而 PD-L1 抑制剂相对较轻,最易受累的为皮肤、胃肠道、肝脏和内分泌系统。
较常见的皮肤表现为搔痒、红斑、斑疹、色素异常;胃肠道表现为腹泻、、;内分泌表现为甲状腺卵巢癌临床试验、垂体及肾上腺功能的异常;肝脏可有转氨酶升高和[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导致严重的免疫性,尽管发生率只有万分之六左右,但却有高达 46% 的死亡率[4]。
总体而言,免疫治疗可能为的治疗带来曙光。后续的研究方向:一是进一步明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否有明确靶点,筛选出适合的患者;二是将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或者 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抑制剂。
中一项 III 期临床研究 (IMpower150) 中期数据显示,PD-L1 抑制剂联合能降低患者疾病恶化和死亡的风险,而类似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 IMagyn050 也正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招募
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妇科,临床症状出现晚、转移性肿瘤负担大、频繁复发,并最后发展为耐药性疾病。
目前,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术后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辅助化疗。虽然总体化疗有效率能达 60%~80%,但并不足以完全消灭肿瘤细胞。仍有约 55%~75%患者在治疗后的 3 年内复发,5 年生存率只有 30%~40% 左右。
细胞具有典型的免疫抑制性。卵巢癌细胞表达特异性,在免疫治疗后可以引起自发性抗肿瘤,也与各种各样的肿瘤浸润性相关。以上种种理由让科学家相信,免疫治疗可以为卵巢癌患者带来曙光。
癌症的免疫生成可被看做一个循环过程[1]。这个循环可以分为 7 个主要步骤(下图),从癌细胞死亡释放抗原开始,到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并以杀死癌细胞结束。但免疫循环的每一步都需要许多因素参与协调,包括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下图中绿色所示促进免疫的部分靶点,而红色则显示有助于抑制免疫过程的相关靶点。
而针对以上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在理论上可以调节肿瘤免疫循环的活性。临床上 PD-1 抑制剂最早试用于晚期的患者,并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存时间。
既往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大多集中于 I 期和 II 期,即初步了解此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5 年发表的一项 II 期试验中,Hamanishi 等在 20 例复发的铂类耐药的卵巢癌患者中评估运用抗 PD-1Nivolumab,结果显示治疗反应率为 15%,而疾病控制率为 45%[2]。
而根据目前已报道的其它临床试验结果,患者对于免疫治疗单药的反应率只有 10%~15%。有可能存在只有符合特定靶点的病人使用免疫治疗才能获益的情况。例如,美国 FDA 批准的 PD-1 抗体 Pembrolizumab 仅用于确定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H) 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 (dMMR) 的成人和儿童晚期或转移性实体肿瘤患者。这一药物也被 NCCN(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美国国立综合网络)指南采纳作为患者复发情况下可考虑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于免疫治疗的运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副反应需保持警惕。免疫检查点阻断导致的炎症副作用称为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irAEs 可能会影响任何器官系统,CTLA-4 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相对较严重,而 PD-L1 抑制剂相对较轻,最易受累的为皮肤、胃肠道、肝脏和内分泌系统。
较常见的皮肤表现为搔痒、红斑、斑疹、色素异常;胃肠道表现为腹泻、、;内分泌表现为甲状腺、垂体及肾上腺功能的异常;肝脏可有转氨酶升高和[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导致严重的免疫性,尽管发生率只有万分之六左右,但却有高达 46% 的死亡率[4]。
总体而言,免疫治疗可能为的治疗带来曙光。后续的研究方向:一是进一步明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否有明确靶点,筛选出适合的患者;二是将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或者 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抑制剂。
中一项 III 期临床研究 (IMpower150) 中期数据显示,PD-L1 抑制剂联合能降低患者疾病恶化和死亡的风险,而类似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 IMagyn050 也正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招募患者。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weibotuiguang/2024-02-05/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