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靶向药逐渐异军突起,发展壮大,迅速成为肿瘤治疗界的“新宠”,大有取代放化疗手段的趋势。这并不仅仅取决于靶向药的直接疗效,更多的是得益于靶向药的低毒及副反应小等优势。
据无癌家园的专家介绍道: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患者招募医生决定用特定药物的靶向治疗在肺癌中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截止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阳性意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已经达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数的70%,
这意味着将有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对应的靶向药物,从而延长生存周期,提高生存质量。
近期,肺癌靶向治疗进展非常迅速,无论国内外,均有不少高效的靶向药纷纷获批上市或投入使用。今年,肺癌靶向治疗又引起了新一波的关注,药物靶点涵盖EGFR、ALK、KRAS、MET、ROS1、RET等,接下来小编将给癌友们看看有哪些新型研究。
根据2020年ESMO大会上的报道,1期CHRYSALIS试验显示,在未经治疗以及奥希替尼耐药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amivantamab联合lazertinib(拉泽替尼)显示出高有效率且耐受性良好。
客观缓解率可达36%,临床获益率(CBR)为60%(包括1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
无癌家园专家解释道,无论患者是在一线或二线接受奥希替尼治疗,还是之前曾接受过Lazertinib治疗,均观察到了疗效。
非常振奋人心的是,201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专门针对EGFR ex20in患者的新药JMT-101已经获得批准投入临床试验!并且在2020年ASCO线上会议中,首次公布了这款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试验结果,疾病控制率达到100%,引起轰动。
好消息是,目前JMT-101治疗多种实体瘤的Ⅰ期临床试验已经陆续开始。其中,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Ⅰb期试验正在招募患者,若想参加临床试验请咨询无癌家园医学部()。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2~7万人罹患ALK阳性肺癌,占肺癌病人的3%~11%,虽然已有五款药物获批,但目前仅有克唑替尼,阿来替尼,色瑞替尼在国内上市,价格昂贵,可及性和高昂的费用这两大“拦路虎”使得很多癌症患者“望药兴叹”。
近期,由我国首药控股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CT-707,也是全新结构的二代ALK抑制剂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不管是初治的患者,还是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CT-707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疾病控制率均为100%!这款药物堪称国药之光!
目前,一项评价 CT-707 治疗克唑替尼耐药的晚期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二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全国共计36家中心正在招募患者。
ROS1是继靶向药物研发最多的EGFR靶点与疗效惊人的“钻石突变”ALK之后,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当重点关注的又一重要突变位点。
针对ROS1靶点的已获批药物整体疗效较好,且在研药物种类繁多,患者生存希望比较乐观。目前,多种针对ROS1靶点的靶向药物已经获得FDA批准或NCCN指南推荐,另有多款药物在研,有望在未来投入临床,服务于患者。
一款由国内药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制的ROS1靶点新药TQ-B3101在Ⅰ期试验中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在发布于2020 ASCO年会上的数据中,在接受350 mg bid治疗的8例患者中,整体缓解率达到了87.5%;此外,TQ-B3101同样具有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在基线例患者中,整体缓解率达到了62.5%。
基于这项卓越的一期数据,二期临床试验也顺利开展了,由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共28家临床机构参与,由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共28家临床机构参与,目前正在招募患患者。
在2020年AACR大会上报道了伯瑞替尼治疗c-Met异常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研究共纳入37例经治但未接受c-Met抑制剂或HGF靶向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晚期NSCLC患者。研究分为剂量递增(19例)和剂量扩展(18例)两个阶段进行。
研究结果显示,8例患者仅检出c-MET过表达,11例仅携带Ex14跳跃突变,8例仅检出MET基因扩增,另外10例患者检出不止一种MET变异。伯瑞替尼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在所有36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
伯瑞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0.6%(11/36) ,疾病控制率(DCR)为94.4% (34/36)。
综上,伯瑞替尼治疗c-Met异常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可观,前景广阔。
KRAS突变是最致命的癌症生长和发展的初始驱动遗传因子之一。据统计,有1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有KRAS p.G12C突变,大肠癌是3%~5%,其他癌症中是1%~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不可摧毁的”蛋白质,至今没有一种靶向药获批。
2020年ESMO大会上KRAS新药Sotorasib(AMG510)I期CodeBreaK100试验一个亚组的数据公布,显示对于KRASp.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具有优越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显示,在59例患者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32.2%,共有71.2%患者在治疗第一周就出现肿瘤缩小!总人群疾病控制率(DCR)为88.1%。在960mg剂量组中的客观缓解率为35.3%,疾病控制率为91.2%。根据基线情况,这些患者的既往治疗中位线,能得出如此结果,已经非常不错。
2020年5月8日,全球首款用于治疗RET基因变异的靶向药selpercatinib上市,同时,另一款疗效卓越的RET抑制剂Pralsetinib(BLU-667,帕拉西替尼)也紧跟步伐,预计将于2020年11月23日前做出审批决定。
在2020年5月29日ASCO大会上最新公布的数据中,显示了帕拉西替尼强大的抗癌功效,NSCLC患者中的总体缓解率(ORR)为61%,95%的患者观察到肿瘤缩小肺癌临床试验,其中1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小编给大家介绍完这些最新抗癌新药后,大家不禁会想,靶向药既然这么好,那是否能够人人都适用呢?其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不同患者携带的突变基因存在差异,
基因检测能够帮助肿瘤医生针对不同分子变异类型的患者,选择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从而实行靶向药物治疗。
肺癌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癌又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其中腺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鳞癌,而小细胞癌不到15%。
临床对于肺腺癌研究的比较多,发病机制研究比较清楚,导致肺腺癌突变的驱动基因突变70%~80%已被发现。在亚洲人群里面,最常见的是EGRF突变,其次是ALK、ROS1、KRAS等。肺腺癌的国内外治疗指南里面都强调了要做基因检测。此外,临床试验招募肺癌临床试验肺癌6大靶点突围多款靶向药再掀风暴强势逆转生存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wangluotuiguang/2023-02-12/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