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砥砺前行 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场回顾|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临床试验招募病高峰论坛_白血病临床试验
勇立潮头砥砺前行 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场回顾|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临床试验招募病高峰论坛_白血病临床试验遗传病求生存、谋发展是血液领域医生追求的目标,勇于创新、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是临床医生践行的原则。近期,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高峰论坛圆满召开,众多白血病领域大咖、青年杰出学者汇聚线下,交流互鉴,思想碰撞,共同探讨白血病领域的前沿进展和临床实践问题。
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场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幽默风趣的主持中拉开序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并对血液科青年医生表达了殷殷期望。沈志祥教授表示攻克白血病是血液科医生的战略要务之一,希望广大血液科青年医生能够投身于这一领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马军教授表示三年疫情有教训、有痛苦、有悲伤,但所有医护人员团结一致,终于度过难关。近年来白血病治疗发展迅速,风雨之后见彩虹,未来将会有更多白血病领域难题得到解决。本次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场主要聚焦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等疾病领域,盛情邀请了血液肿瘤著名专家一起交流讨论,以求进一步推动白血病领域的发展。也希望通过头脑风暴,达到更紧密、广泛的合作。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常英军教授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振宇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介绍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目标和治疗选择。目前CLL无法治愈,但控制疾病、延长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可以追求的治疗目标,尝试治愈是未来奋斗的方向。CLL治疗新药不断涌现,以FCR方案(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BR方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为代表的免疫化疗取得较好疗效,但不能长期持续使用。靶向药物BTK抑制剂长期疗效稳定,但长期用药存在不耐受、继发耐药等问题。CLL治疗选择需考虑患者群体、缓解深度、用药安全、用药模式四个方面,不同治疗模式各有特点,如何选择和联合是未来探索的方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春蕊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然教授就CLL的用药指导、FCR方案在CLL治疗中的地位、如何运用MRD指导治疗、CLL患者接种疫苗的时机与糜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糜教授表示新时代BTK抑制剂是CLL治疗的主要选择,但仍需考虑患者年龄、经济等因素。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房佰俊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安刚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介绍了CPC的检测及实际应用进展。肿瘤细胞经循环扩散是远处转移的主要方式,多发性骨髓瘤(MM)的循环浆细胞与骨髓中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存在差异,大多数CPC为静止状态。CPC流式检测可用于MM筛查诊断,但CPC的cut-off值结果不一,孙春艳教授团队构建的单中心预测模型确定CPC cut-off值为0.038%,如何提高CPC检出率以及统一不同机构的检验结果进行多中心CPC研究是CPC检测层面需要关注的问题。就临床应用角度而言,CPC对肿瘤负荷的预测作用强于骨髓浆细胞白血病临床试验,能识别具有高危风险的冒烟型(SMM)患者,对于MM患者具有预后指导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如何将CPC结果与现有评分系统相结合进行评估。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吴涛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李亚军教授就真实世界中CPC的应用、CPC的检测灵敏度等与孙教授展开了开放性交流,并期待有更多的数据推动CPC的临床实践。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任金海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文教授的联袂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段明辉教授分享了PV的诊治规范及进展。目前PV的诊断路径较传统路径有所改变,需注意一代测序的假阴性问题,优先考虑二代测序。还要注意驱动基因阴性的PV的存在,以免遗漏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慢性疾病,其预后被高估,放血治疗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缺铁,而缺铁会增加症状和血栓风险,导致恶性循环。段教授通过解读多项研究结果比较了不同治疗药物的特点:干扰素、改良干扰素更具有治疗价值,证据确凿;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联用干扰素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未来PV的治疗目标不断攀高,不仅希望能够降低JAK2拷贝数还希望PV患者最终可以停药。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徐景勃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治林教授就正常人中出现红细胞增多的处理、PV停药时间点、CALR基因检测问题与段教授展开了讨论。
在贡铁军教授和安徽省立医院朱小玉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分享了高复发风险AML的预处理及围移植期治疗优化。对于移植后复发率在30%~40%以上的AML患者,仍需进一步细化分层治疗,从多个维度考虑降低这些患者的移植后复发率。移植前清除MRD极其重要,传统化疗方案改进空间小,靶向药物联合是探索的热门方向。若移植前未能达到血液学缓解或不能清除MRD,则需要通过预处理和移植后的一系列干预来挽救患者。未来期待广大医药工作者共同努力,进一步降低AML移植后复发风险。随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圣瑾教授、山东省立医院房孝生教授就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与复发的关系、移植前后的药物选择、维持治疗阶段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问题与姜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高广勋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玉君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秦铁军教授分享了MDS诊断分型进展。基因突变与年龄有关,MDS非热点突变不应被当作致病性突变。秦教授还介绍了MDS遗传学异常分类、形态学分类、预后模型,分析了MDS伴骨髓纤维化和三阴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在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图谱、生存结局方面的区别来帮助鉴别诊断,评估预后。随后秦教授就MDS合并骨髓纤维化的治疗、MDS新分型的实际运用、低增生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等问题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邢莉民教授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高大教授分享了经验。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廖爱军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曾东风教授的主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钰教授介绍了南方医院AML的全程管理。基于遗传学及MRD的动态分层指导AML精准治疗,在诊断、诱导白血病临床试验、缓解后、移植后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平衡改善患者生存:在诱导层面尽可能使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并减少药物毒性,巩固强化尽可能达到MRD阴性,并进行连续动态可靠的MRD监测指导移植时机选择和移植后维持治疗。张教授也分享了unFIT AML患者相关的临床试验探索结果,对于临床优化AML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随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刘述川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谭业辉教授就难治复发性AML治疗方案的选择、髓外浸润AML索拉非尼的应用、骨髓移植动员等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场在血液病专家的激烈交流和讨论中落下帷幕。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魏辉教授总结到:非常感谢马军教授、贡铁军教授及其团队精心安排的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场,本次会议是疫情之后血液病学术界最大的一次会议,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作为血液科专科医生,魏教授表示深受启发,希望通过此次前沿知识、经验的交流和碰撞,进一步促进白血病的发展,造福更多白血病患者。
1.会议日程 马军教授、朱军教授邀您共鉴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高峰论坛(3月17日-19日)
2.倒计时1天 大咖云集,共探前沿!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高峰论坛即将开启
3.擘画蓝图,吹响号角丨2023 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高峰论坛盛大开幕!
4.马军教授:新征程,新曙光,创新求变,共铸我国血液学事业新辉煌丨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高峰论坛
5.免疫与靶向并进,转化和精准齐飞 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高峰论坛主会场圆满落幕!
6.征程万里,初心如一 | 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7.信念如磐,奋斗永丰|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wangluogongguan/2023-03-29/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