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招募上半年FDA批准26款原创新药仅4款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新药临床FDA作为全球医药监管的标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吸引众多医药开发企业将美国作为药物开发的首选之地。随着近几年再鼎医药、云顶新耀等以license in为主要药物开发策略的公司上市、取得相应成功,license in在国内变得越来越热,甚至给人一种过热的感觉,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FDA上半年批准上市的26个新分子实体中,仅9个在国内获NMPA批准开展临床。进入临床2期和3期的仅4个,12个first-in-class药物在中国有合作或原研开展临床的仅6个。
2021年7月2日,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
预示,过去仅仅是follow,而不能达到me-better的新药可能未来不再受CDE的青睐,毕竟现在同靶点开发的药物有点多。
以奥氮平复方Lybalvi(olanzapine/samidorphan),可显著降低因服用奥氮平而引起的体重增加,并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和血压值。奥氮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尤其是难治性患者的王牌药物,但长期用药易引发肥胖,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奥氮平销售额超过40亿元,其中江苏豪森药业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达63.9%,约25.56亿元,然而在奥氮平作为一款老药,首批进入国家集采,带动豪森药业神经系统用药销量大降。
而Lybalvi作为新型奥氮平复方,所具备的安全性及独家价格优势,既符合国家对创新药的政策引导,也能突破奥氮平一致性评价品种过多的激烈竞争。临床实验如能引入国内一方面造福患者,一方面将收益不菲,然而在国内却未见药企有所行动。
综上,license in依旧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如专利、市场情况、新药临床发病率等筛选合适的产品,依旧考验企业的眼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qzgl/2022-11-13/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