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床试验招募 > 慢性疾病临床试验

舆情梳理 “九期一”全球临床试验启动 渤健药物被否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备受期待

  原标题:舆情梳理 “九期一”全球临床试验启动 渤健药物被否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备受期待

  近日,国内外在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方面均有重大进展。国内方面,绿谷制药研发的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代号“GV—971”)启动国际Ⅲ期临床试验,顺利完成国际临床试验全球第一例患者筛选。国外方面,美国制药公司渤健(Biogen)新药阿杜卡奴抗体(Aducanumab)历经波折,先被FDA认定为显示出“确凿的有效性证据”后被外部专家小组否定,最终审批结果将于2021年3月公布。

  以11月5日~11月19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所示,相关信息主要呈现“波浪式”发展,网民关注度高于媒体关注度。

  关键节点一:中国原研阿尔兹海默症新药启动国际3期临床试验,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美国当地时间11月4日,2020年第13届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大会(CTAD)传来消息,由绿谷制药研发的中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已经正式启动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工作,在美国顺利完成国际临床试验全球第一例患者筛选。据了解,此次临床试验中40%的临床试验患者将来自中国,北美和欧洲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数量各占30%。根据计划,未来6个月将招募1/5的临床试验患者。这一代号为“绿色记忆”的国际临床试验是一项为期52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臂、平行组安慰剂对照、单药疗法临床试验,它将在北美、欧洲和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设立大约200家临床中心,涉及2046名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各1023名。在双盲期之后,还将开展为期26周的开放试验。相较于在中国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此次国际临床试验设计将双盲试验周期从9个月延长到了12个月,有助于进一步验证九期一对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药效持续性。九期一国际临床试验还将获取血液Aβ水平、血液磷酸化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结果,旨在研究九期一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并探索该药物对于改变疾病病程的潜力。

  11月5日,中国新闻网发表《中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已启动国际Ⅲ期临床患者入组》表示,业内专家称,这意味着“九期一”正式踏上国际化之路,为突破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可供探讨和借鉴的中国探索。来自中国的原创新药将有望造福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1月6日,新华社发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在美启动国际3期临床试验》,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央广网、澎湃新闻、环球时报等纷纷转发报道。在微博平台,#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在美启动国际3期临床试验# #欧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望迎来中国新药#等线亿人次。其中,@新华网、@中国新闻周刊慢性疾病临床试验、@经济观察报等微博账号发布的相关内容均获得较高转评量。网民多点赞并表示期待。

  关键节点二:渤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FDA认可后遭FDA专家组多票否决,再引关注

  10月30日,渤健和卫材(Eisai)两家公司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确认接受aducanumab的上市授权申请(MAA)。临床数据表明,使用aducanumab治疗可以去除淀粉样β蛋白,并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如果获得批准,aducanumab将成为第一个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功能衰退和有意义地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病程的治疗方法。

  美国当地时间11月4日,美国FDA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讨论渤健和卫材公司的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症新药aducanumab生物制品许可(BLA)申请的咨询委员会提供的背景资料。其中显示了不同FDA审评员对这一BLA的评估。该机构指出,渤健的实验性AD药物被证明有效,增加了其迅速获得批准的机会。FDA官员表示Aducanumab显示出“确凿的有效性证据”,引发关注。11月5日,《第一财经》刊登《美国有望批准抗阿尔茨海默药 Biogen市值暴增170亿美元》、微信公众号“医药地理”发表《GV—971对手来了!渤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FDA认可!》、36氪发表《美国将批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为2003年以来FDA首次批准治疗该疾病的新药》等进行报道。

  在微博平台上,#美国将批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美国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有望上市#等线万人次。其中,@梨视频、@财经网、@福布斯中文网等发布的相关内容均获得较高转评量。网民在表示期待的同时,对药价表示了担忧,并认为我国在药物创新方面还需努力。

  11月6日,由FDA召集的外部专家小组开会讨论Aducanumab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并投票决定是否向FDA推荐批准这款创新疗法。外部专家小组一致认为,一项针对患者的关键性研究未能显示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该药物有效,故而否定了渤健新药的上市申请。但专家会的意见是建议性的,FDA不必遵循其建议,最终审批结果将在2021年3月7日前公布。这一否决引发关注,智通财经网发表《阿尔茨海默症新药遭FDA专家组多票否决,渤健未来股价怎么看?》称,在听证会中,FDA不断表示向专家组证明Aducanumab的有效性,尽管会上所有人都同意通过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但专家组部分成员指出,如果批准通过的是一种无效的药物,那对患者来说毫无作用,甚至会向制药行业发出错误信号。亿欧网发表《FDA专家组多票否决渤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最终审批结果明年公布》、前瞻网发表《“神药”要黄?一种备受关注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遭到质疑:可能完全没效》等进行报道。

  除了关注九期一开展Ⅲ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渤健药物许可情况外,媒体还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市过程中的质疑与争议。如财联社发表《生化基因股价日内涨逾40% FDA表态其阿茲海默症药物有望获批》称,2019年3月,在受到外部专家质疑后,渤健(Biogen)一度撤回了Aducanumab的申请。但在同年10月,公司重新宣布谋求FDA批准,理由是经过更大量样本分析后显示该药物在临床上能显著延缓阿茲海默轻症患者的恶化程度。网易号“生辉”发表《绿谷制药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九期一”首位受试者确认,2046人的全球Ⅲ期临床即将展开》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7 月份,绿谷制药主动撤回了“九期一”新规格(450mg,已上市规格是150 mg)的上市申请,巧合的是,在撤回前4 天,饶毅教授在 Cell Research 上发布了一篇简短的评论,质疑该药研发团队耿美玉团队论文的“引用问题”和GV—971 的“效用问题”,称其对 GV—971 的药效有“吹嘘”的成分。随后,耿美玉也在CellResearch上发文,指出了饶毅荒谬的发问,并且质疑饶毅的知识储备不足。财新健康发表《解药渤健阿尔兹海默新药试验结果遭质疑 FDA态度引争议》称,辉瑞、罗氏、礼来、默沙东及辉瑞强生等全球顶尖医药企业此前也都曾试图找出延缓这一疾病的药物,但大量试验倒在Ⅲ期临床试验前。在过去的17年时间里,仅有国产药物甘露特钠胶囊于去年11月获药监局批准,被允许有条件上市,但其上市仅依据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有效结果,主要研究员也被公开质疑造假,具体效果仍存争议。

  二是认为渤健的Aducanumab临床试验数据不可靠,可能无法获批。如微信公众号“乐知学院”发表《Biogen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最终能上市吗?》表示,一项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太小,而另两项临床试验样本量大且试验设计相同,但是有效性却并未重现,这是这一新药遭受严厉质疑的主要原因。FDA倾向于采用EMERGE试验(302)数据而无视ENGAGE试验(301)结果的做法,受到咨询委员会的强烈反对。显然,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先假定有效,后只挑选有利证据而摒弃不利数据。药品审评应当是无效推论,申请人必须提交足够数据证明有效性不是随机事件,才符合科学精神。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是一个巨大、紧迫的市场,因为有太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但药物评估需重视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不是把市场需求作为决策的一部分。微信公众号“医药投资部落”发表《Biogen的阿尔兹海默症新药Aducanumab是怎样倒下的》称,如果非要不谈立场、就数据论数据,Aducanumab的有效性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可靠,低剂量组全灭,高剂量组看起来完全是依赖EMERGE试验的安慰剂组在最后一个时间点的“神助攻”,才让那个试验出现了显著性。作为两个设计几乎相同的三期临床,同时开始同时终止,中期结果也几乎一样,只在后半程安慰剂组有所差异,而导致一个显著、另一个不显著,拿着这种数据获批实难服众。药时代发表《一波三折,阿尔兹海默症新药再遇重挫,遭外部专家一致差评》渤健的Aducanumab一度是最接近获批的药物。如今遭遇重创,这款药物的获批前途渺茫。另外,渤健已“水逆”太久,从MA(巨幼细胞性贫血)领域专利遭到狙击,到SMA(脊髓性肌萎缩症)领域遭遇来自诺华和罗氏的强劲竞争对手。此番AD领域的领跑地位也将不保,渤健的未来将受到巨大影响。

  三是关注全球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的艰难过程。如《北京商报》刊发《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难在哪》表示,目前全球获批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这些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MDA拮抗剂,只能达到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无法彻底根治老年痴呆。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2018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在1998~2017年期间,全球已有146个AD药物在临床中遭遇失败,仅有4个药物成功上市;同时,几乎所有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治疗策略在临床试验中也全军覆没。AD新药研发失败率高达99.6%。微信公众号“CPhI制药在线”发表《AD阿尔兹海默症新药上市再生变故 AD药物开发何去何从》称,针对“九期一”的质疑除了其本身临床试验数据方面的原因外,更多的是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研发十分困难,鉴于中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影响力,很多学者对于中国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持怀疑态度。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开发之所以如此困难,主要是因为目前对于该病的认识并不是十分透彻。《中国医学论坛报》刊登《中国原研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有望造福全球患者》称,放眼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随着国内在创新药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国内医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化临床试验势必会形成未来的大趋势,中国原研创新药也将加速走向世界,造福全球患者。

  四是认为我国创新药研发还需加快速度。如《中国青年报》刊登《我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再迎进展:完成全球首例患者筛选》称,“九期一”被FDA批准在美国开展国际临床试验,这对于患者而言,是巨大的福音。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创新药研发速度还有待继续加快,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特别是,针对老年复杂慢性疾病的研究更需要加快进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lz/lzyl/2023-11-24/504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群康临床试验招募

山东群康科技有限公司(群康招募)

统计代码 | 京ICP1234567-2号

Powered By 群康临床试验招募

使用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

感谢山东群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