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糖尿病市场的超级玩家,大家不由自主会想到诺和诺德。这家以象征着生命和健康的阿匹斯神牛为标志的丹麦药企,自1923年成立以来一直竭尽所能,为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而驱动改变,专注于慢性疾病研究。而在治疗糖尿病这件事情上,诺和诺德已经苦心钻研了100年慢性疾病临床试验。
百年后的今天,糖尿病仍是诺和诺德宏图大愿中的重要一环,但与此同时,肥胖症、罕见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严重慢性疾病也是其志在攻克的目标。为此,诺和诺德不断加强内部研发能力,同时也持续集结外部创新力量,力求丰富产品管线。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有着庞大的慢性疾病患者基数。多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人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人数约3.30亿[1],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1亿[2],成人肥胖症患病率也高达16.4%[3]……中国已经成为慢性疾病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令人难过的是,这些患者的治疗需求仍然远远未被满足。
中国的慢病负担只是全球慢病负担的一个缩影,想要解决与日俱增的慢病治疗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相比于无数药企前赴后继的肿瘤领域,业内对于慢病领域的关注度似乎并不高。据往年数据统计,FDA每年批准的抗肿瘤药物约占全年批准新药的30%,而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慢病领域新药仅占10%左右[4]。
慢病创新药物研发不足,临床需求远未满足,即是诺和诺德一直以来深耕严重慢性疾病领域的原因。时至今日,围绕糖尿病、肥胖症、罕见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领域,诺和诺德已建立起一条丰富且规模化的项目管线组合。
在糖尿病领域,诺和诺德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如每周一次注射的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icodec),已在今年实现全球同步递交新药上市申请;正在开发阶段的,下一代重磅产品cagrisema在II期临床试验显示出了显著的降糖和减重效果。
肥胖症领域,司美格鲁肽已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在减轻体重的同时,也有降低心血管风险等其他健康获益。口服司美格鲁肽的相关研究工作也进展顺利。
心血管疾病领域,诺和诺德正在开发一款同类首创(First-in-class,FIC)的抗体类药物ziltivekimab,它有望成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首个靶向IL-6、通过改善炎症水平来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
罕见病领域,血友病是诺和诺德服务患者多年的一个领域,抗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体concizumab是一种皮下注射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治疗A型或B型血友病;Mim8是一种用于A型血友病预防性治疗的皮下注射的双特异性抗体,目前该药物已经进入全球临床III期。
不过,疾病往往是复杂的,患者的治疗需求也因人而异。诺和诺德全球药物发现高级副总裁Karin Conde-Knape博士在9月初举办的首届诺和诺德中国研发日上分享道:“虽然现有的一些疗法已经可以为患者提供多个器官保护,但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希望为深受慢性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创新疗法并改善他们的预后,这是诺和诺德始终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研发理念。”
随着科学的发展,大家已经充分了解到多个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相互关联的,譬如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脂肪肝,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系已成为未来药物发现的考虑角度。Karin Conde-Knape博士强调说,“有的时候,某一个单独的作用机制不一定能够解决患者的治疗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叠加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大的获益。药物发现思维是时候从普适性转变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了”。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诺和诺德也在探索更优化的药物发现方案,具体举措包括优化疾病研究和药物发现的途径,以患者为核心,从全局视角考虑治疗策略;利用大数据、人类基因组学分析、细胞表型分析和多组学整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加深对疾病机制的理解,找到心血管代谢疾病和基因、靶点之间的关系,并找到改善现有治疗手段的方向;通过识别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了解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以及对疗法的应答情况来设计精准治疗方案……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临床需求,在内部创新的同时,诺和诺德也加大了对外部创新的关注,并启动了灵活多样的创新合作模式。近年来,诺和诺德已与多个伙伴在不同领域达成合作,打造了一个多元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管线产品层面,诺和诺德积极挖掘与投资有治疗潜力的在研产品,例如与2seventybio合作开发针对A型血友病的基因编辑疗法、与Evotec合作发现和开发新型慢性肾病疗法等等。此外,诺和诺德对现在大热的细胞疗法亦有所涉足,先后与瑞典隆德大学、Heartseed和Aspect Biosystems等伙伴达成合作,以开发针对帕金森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细胞治疗。
在技术平台层面,诺和诺德与时俱进,利用涌现的创新技术助力新型疗法的开发,例如联手微软通过大数据和AI促进药物发现和开发、利用Ginkgo Bioworks的合成生物学平台开发药品表达系统等等。
在早期发现层面,诺和诺德也决心与伙伴共同推进慢病领域的基础研究,例如投资数百万美元赞助白头生物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探索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调控机制、致病基因突变机制等等;与华盛顿蛋白质设计研究所(Institute for Protein Design)、牛津大学等学术机构合作,以研究与疾病相关的蛋白网络、发现全新的药物靶点。
诺和诺德对外合作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其中与中国公司和机构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种局面的另一个驱动因素在于中国本土的医药创新成果已经更加广泛地融入到了全球医药行业的版图。
据统计,中国药企管线产品已占全球管线;中国FIC药物的研究性新药(IND)申请数量也逐年增多,占比已达全部IND申请的20%[5]。诺和诺德也希望能够协助中国创新融入全球医药创新生态圈,惠及更多患者。
2019年,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启动了INNOVO开放创新平台,希望携手中国本土的生物医药创新力量,加快科研成果向创新药物研发的转化。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韩丹博士在首届诺和诺德中国研发日活动上介绍道:“自INNOVO开放创新平台建立以来,诺和诺德已经评估了超过100个合作机会,并最终达成了36项研究合作。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星起点创新大赛(EntreStar)、INNOVO创新靶点/机理招募项目等面向初创公司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创新计划。”
通过加强与中国和其它国家在药物创新上的合作,诺和诺德希望在2025年实现50%的管线项目来源于外部合作,为慢病患者带来更多新的治疗选择。
在临床开发层面,诺和诺德更是与伙伴紧锣密鼓地加强合作。诺和诺德企业副总裁张克洲博士在研发日活动中分享了诺和诺德如何推动创新药在中国快速和高质量的临床开发。
在2016-2022年间,诺和诺德在中国开展了25项临床试验,入组患者超过4812例,投资超8亿人民币。截至2023年8月,诺和诺德已与15家医院的33个临床科室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为中国临床研究培养更多新生力量, 诺和诺德发起并主办了“诺和诺德中青年专家发展项目(STEP项目)”,为广大中青年医生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作伙伴的参与在推进新药临床阶段的开发工作以及将药物带给患者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张克洲博士总结道。
解决全球慢病患者治疗需求是诺和诺德一以贯之的研发宗旨,为此,诺和诺德已走过第一个百年。治愈严重慢性疾病是诺和诺德在下一个百年的伟大畅想,而这需要诺和诺德和全球学术机构和药企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这也是诺和诺德愈加重视外部创新合作的原因。
诺和诺德坚信,加强外部创新与合作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创新技术和药物,满足他们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最终创造一个没有严重慢性疾病的美好未来。慢性疾病临床试验诺和诺德的慢病破局之道:全局视角合作创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lz/lzyl/2023-10-13/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