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 中医中药 7 2017 年 2 12 月 第 第 5 5 卷· 251 ·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实验探讨 尹秀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6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痛风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通痹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组间差异 P0.05。观...
医药卫生 中医中药 7 2017 年 2 12 月 第 第 5 5 卷 251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实验探讨 尹秀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6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痛风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通痹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组间差异 P0.05。观察组(10.53%)与对照组(7.89%)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通痹方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中药;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实验;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7)5-0251-01 痛风是高血尿酸引发的一类代谢紊乱性疾病,患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在关节位置结晶、沉积,并引发痛风急性关节炎,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目前,尚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西药,而中药在该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1] 。为此,本次研究选择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6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了临床实验,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6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两组患者均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 21 例,女 17 例,年龄 39~70 岁,平均 54.5315.46 岁,病程 2 个月~3 年,平均 1.521.41 年。对照组,男 20 例,女 18 例,年龄 40~70 岁,平均 55.0315.02 岁关节炎临床试验,病程 3 个月~3 年,平均 1.641.42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行痛风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西药治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芬迪宁,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70008,0.1g),0.1g/次,1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通痹方加减治疗:当归、赤芍、茯苓、泽泻、威灵仙、猪苓,各 12 g;防己、薏苡仁,各 15 g;络石藤 18 g;忍冬藤 30 g,血瘀疼痛,加炮山甲 8 g,水蛭 15 g;肢端麻木加鸡血藤 10g。每日 1 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温服,两组患者均以 4 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2] :显效,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基本消失,运动功能基本正常,血尿酸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有效,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显著改善,血尿酸显著下降或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无效,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无改善,血尿酸水平无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同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关节炎临床试验。 1.4 统 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采用 2 检验计数资料, P 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组间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分组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8 21 16 1 97.37(37/38) 对照组 38 11 20 7 81.58(31/38) X 5.036 3.829 4.216 4.216 P 0.019 0.027 0.022 0.022 2.2 不良反应监测 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腹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3/38);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 1 例,腹痛 1 例,腹泻 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53%(4/38);观察组(10.53%)与对照组(7.89%)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极易反复发作,随病情进展,患者关节位置痛风石沉积量增加,可导致关节畸形、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患者致残风险较高,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的西医治疗较为有限,主要采取降尿酸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不佳,且长期西药治疗的毒副反应风险较高。中医在痛风治疗方面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历代医家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较为透彻,并认为痛风是因脏腑积热,血热自沸,热郁为毒,留滞经脉,同时涉水遇湿,寒凉外搏,热血得寒,导致风寒湿邪郁痹阴,壅闭经络,流注关节,附于骨节,所以作痛[3]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为湿毒不去、热毒留滞,久则化热致痛,因而要祛湿热,通利经络[4] 。为此,本院采取了祛湿清热、通络除痹、活血消肿的通痹方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组间差异 P 0.05,且观察组(10.53%)与对照组(7.89%)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可知通痹方加减治疗效果良好,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可靠。通痹方剂中包括当归、赤芍、茯苓、泽泻、威灵仙、防己、络石藤 、忍冬藤等多味中药,诸药合用具有祛风除湿,清热利湿,通络祛瘀,温通散寒,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较为对症可靠。 综上所述,通痹方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晓玲.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02):130-131. [2]刘伟伟,高永翔,李雪萍,等.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实验研究的进展 [J]. 求医问药 (下半月 ),2013,11(03): 171-172. [3]汪元,刘健,黄传兵,等.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30 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4,55(15):1299-1302. [4]李翠玉.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 中医学报,2011,26(08):981-982. 作者简介:尹秀兰(1988-) 女,云南人,初级中药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药学 地址 :河北省定州市中兴西路缔景城 12 号楼 牛老师 电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diguojianzhan/2023-10-31/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