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而膝关节是骨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的部位之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生化反应导致软骨损伤和软骨下骨质增生等病理变化,随病程进展可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僵硬等症状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
目前,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炎症和缓解疼痛,无法从根本上治疗骨关节炎。而手术治疗以关节置换术为主要手段,因关节假体有使用寿命的限制,所以存在二次手术的风险关节炎临床试验。KOA在老年人群中好发,二次手术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大伤害。
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在体外培养方法简单,增殖速度较快,能分化脂肪、成骨和软骨等多种组织细胞,可用于修复组织损伤,是目前治疗KOA的热点方法。
本实验将36例中重度膝骨关节炎患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细胞调节组关节腔注射人脐带MSCs细胞悬液(2-3)×10
个,每月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调节后采用SF-36量表评分、Lysholm评分及WOMA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治疗,均随访6个月。
结果:细胞调节组患者调节后1-6个月Lysholm评分以及2-6个月WOMAC评分、SF-36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随访期间患者无膝关节疼痛复发。
对照组调节前后Lysholm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节后3个月11例再次出现关节疼痛症状。
两组调节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调节后3、6个月细胞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关节腔注射人脐带MSCs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_王亚莉
本实验对12例符合要求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调节组和对照组各6例。调节组进行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比较调节前及调节3、12个月后膝关节的WOMAC总评分及膝关节的Leuquesne 指数评分。
结果:调节3个月后调节组及对照组的WOMAC总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改善( P0.05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调节12个月后调节组WOMAC总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改善( P0.05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0.05 )。
本实验采用随机半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4例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3组:A组16例,5次透明质酸钠注射组;B组15例,2次脐带MSCs注射组;C组13例,4次脐MSCs注射组。
观察指标:静止VAP评分,AKS的膝骨关节炎关节性和功能性评分,Kellgren-Lawrence(K-L)放射学评估。
结果:3组治疗后3、6、12个月时,3组间静止VAP评分、AKS关节性评分、AKS功能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
结论:脐带MSCs移植治疗严重KOA较透明质酸钠能更快速、更显著、更持久地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4次注射疗效优于2次注射。
本实验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随机平均分为骨髓MSCs调节组和对照组。分别连续3次每月行骨髓MSCs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术后3、6、12个月测量WOMAC量表,记录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调节后调节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40.9 ± 20.2),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为(51.4 ± 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
结论:自体骨髓MSCs具有较少并发症并能够提高术后的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新方式。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祖细胞,具有来源广相关临床实验证实:百余名膝骨关节炎患者通过干细胞调节后症状明显好转关节软骨得到修复、分化能力强等特点,在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现在还处于细胞治疗的早期阶段,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膝关节损伤与疼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间充质干细胞将成为关节炎的重要治疗方法,从而大大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显示,共有4款针对膝骨关节炎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批件。这些临床应用及发展,也标志着干细胞疗法在骨关节炎治疗领域日趋成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diguojianzhan/2023-10-20/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