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信息,募海棠专业医学人员帮您匹配合适项目从报名到陪同检查、筛选,我们一直在身边
临床试验是一项医学研究,目的是确定一种新药或一项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存在的副作用,是为帮助医生找到改善、控制、治疗疾病最佳方法所进行的研究性工作。每个试验都尝试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临床试验是长期细致的研究过程中的最后阶段,设计执行良好的临床试验是发现能够提高人类健康的更快和更安全的方法。
初筛成功后,前往指定医院,医生会再次进行筛查确认,符合要求者开始用药/住院。
免费尝试新药物和新疗法,亲自见证医疗水平发展,成为医药发展的第一批受益者。
协同医生及其他招募人员,让更多有需要的病患了解临床,让患者受益、助医药发展。
免费发布临床项目招募信息,同药企、CRO、医院等团队一道共同打造最专业的受试者服务平台。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1类创新药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商品名:安卫力/EXKIVITY)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的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获批的针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靶向药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项评估Mobocertinib在包括携带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在内的N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疗效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Mobocertinib在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中显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缓解。根据独立数据监控中心的评估,mobocertinib达到28%的确认客观缓解率,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7.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3个月。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这一突变类型,近两年许多新药试验均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给这部分曾经无药可治的患者带来了春天。Amivantamab2021年5月2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Amivantamab-vmjw(商品名RYBREVANT)上市。和单纯的口服靶向药不同,Amivantamab是一种同时靶向EGFR和cMET的双特异性抗体,它不但能够阻断配体与EGFR和MET的结合,促进受体降解,而且可以触发抗体依赖性细胞性细胞毒性。属于EGFR和MET双靶的单抗静脉输注型药物。不良反应:皮疹,与输液有关的反应,指甲或脚趾甲周围的皮肤感染,肌肉和关节疼痛,呼吸急促,恶心,疲劳,小腿或手或面部肿胀,溃疡。口腔,咳嗽,便秘,呕吐和某些血液检查的变化。DZD9008DZD9008是全球首创的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设计的小分子抑制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I/II期单臂临床研究。早在2020年12月,DZD9008曾被CDE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临床研究共纳入了97名EGFR 或HER2 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他们接受DZD9008治疗的剂量为递增剂量(剂量范围为50-400mg,每日一次)。研究结果显示:DZD9008的最佳耐受剂量为300mg,在300mg的剂量水平下,客观缓解率为48.8%(15/31),疾病控制率高达90.3%(28/31),最长响应时间超过了6个月。不良反应: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为腹泻(5.2%)和皮疹(1%),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临床可控制。PLB1004PLB1004是第三代EGFR靶向药。与现有一线M、脑转移均有效;对Exon 21 L858R药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对罕见突变药效优于阿法替尼;对靶向药物不敏感的Exon 20插入突变有高效,是目前20ins领域覆盖突变类型较多的一款新药。点击报名免费用药CLN-081CLN-081是一种口服的、不可逆的EGFR抑制剂。截止到2022 年 5 月 9 日,共有73 名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EGFR ex20in)的患者入组接受30mg~150mg不同剂量的CLN-081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 中,该药物确认的部分缓解 率(PR)为 38.4%,中位持续反应时间( DOR) 为 10 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为 10 个月。不良反应:≥3级TRAE包括贫血 (3%)、ALT和 AST升高 (5%),没有3级及以上的皮疹和腹泻发生。治疗相关减量发生率13%,治疗相关停药3%。总体来讲,CLN-081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小编总结:我国大约85%~90%的肺癌分型属于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肺腺癌的占比又有约60%~70%,可以说是肺癌当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EGFR突变超60%。EGFR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发生在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上,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约占45%,21号外显子的L858R点突变占40-45%,这两种突变被称为常见突变。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属于相对罕见突变,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效果都很差,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是常用方案。一二线化疗耐药后,阿法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对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在NCCN指南中已经写入两种药物推荐,作为化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方案,分别为正文中提到的Amivantamab和Mobocertinib。总体而言,EGFR与HER2 ex20ins突变的患者不仅可以从已获批的抗癌药中获益,也可以多关注已进行临床研究的新药。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1类创新药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商品名:安卫力/EXKIVITY)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的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获批的针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靶向药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项评估Mobocertinib在包括携带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在内的N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疗效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Mobocertinib在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中显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缓解。根据独立数据监控中心的评估,mobocertinib达到28%的确认客观缓解率,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7.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3个月。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这一突变类型,近两年许多新药试验均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给这部分曾经无药可治的患者带来了春天。Amivantamab2021年5月2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Amivantamab-vmjw(商品名RYBREVANT)上市。和单纯的口服靶向药不同,Amivantamab是一种同时靶向EGFR和cMET的双特异性抗体,它不但能够阻断配体与EGFR和MET的结合,促进受体降解,而且可以触发抗体依赖性细胞性细胞毒性。属于EGFR和MET双靶的单抗静脉输注型药物。不良反应:皮疹,与输液有关的反应,指甲或脚趾甲周围的皮肤感染,肌肉和关节疼痛,呼吸急促,恶心,疲劳,小腿或手或面部肿胀,溃疡。口腔,咳嗽,便秘,呕吐和某些血液检查的变化。DZD9008DZD9008是全球首创的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设计的小分子抑制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I/II期单臂临床研究。早在2020年12月,DZD9008曾被CDE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临床研究共纳入了97名EGFR 或HER2 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他们接受DZD9008治疗的剂量为递增剂量(剂量范围为50-400mg,每日一次)。研究结果显示:DZD9008的最佳耐受剂量为300mg,在300mg的剂量水平下,客观缓解率为48.8%(15/31),疾病控制率高达90.3%(28/31),最长响应时间超过了6个月。不良反应: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为腹泻(5.2%)和皮疹(1%),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临床可控制。PLB1004PLB1004是第三代EGFR靶向药。与现有一线M、脑转移均有效;对Exon 21 L858R药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对罕见突变药效优于阿法替尼;对靶向药物不敏感的Exon 20插入突变有高效,是目前20ins领域覆盖突变类型较多的一款新药。点击报名免费用药CLN-081CLN-081是一种口服的、不可逆的EGFR抑制剂。截止到2022 年 5 月 9 日,共有73 名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EGFR ex20in)的患者入组接受30mg~150mg不同剂量的CLN-081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 中,该药物确认的部分缓解 率(PR)为 38.4%,中位持续反应时间( DOR) 为 10 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为 10 个月。不良反应:≥3级TRAE包括贫血 (3%)、ALT和 AST升高 (5%),没有3级及以上的皮疹和腹泻发生。治疗相关减量发生率13%,治疗相关停药3%。总体来讲,CLN-081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小编总结:我国大约85%~90%的肺癌分型属于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肺腺癌的占比又有约60%~70%,可以说是肺癌当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EGFR突变超60%。EGFR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发生在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上,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约占45%,21号外显子的L858R点突变占40-45%,这两种突变被称为常见突变。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属于相对罕见突变,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效果都很差,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是常用方案。一二线化疗耐药后,阿法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对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在NCCN指南中已经写入两种药物推荐,作为化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方案,分别为正文中提到的Amivantamab和Mobocertinib。总体而言,EGFR与HER2 ex20ins突变的患者不仅可以从已获批的抗癌药中获益,也可以多关注已进行临床研究的新药。
如果世上真的存在神药,那一定是阿司匹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一些现有的抗癌药物中加入阿司匹林,可以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在 阿司匹林和癌症的关系方面,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指南正式将阿司匹林作为了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也被证明可减低胰腺癌、胃癌或食道 癌发病率。这种日常的低剂量摄入被证明主要是减少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之间,如c-MYC这样刺激肿瘤细胞使其存活的信号而起作用。而如今在动物试验中,阿司匹林又被证明能够和抗癌药物联用直接用于难治型癌症的治疗。机理与低剂量摄入的抗癌作用并不相同。科学家们希望这样的临床试验能够对那些没有对其他疗法做出反应的肺、胰腺和结肠癌患者生效。1、能在RAS突变癌症中增强抗癌效果文章的作者Helmut Schaider副教授介绍:癌症是由一系列突变的基因驱动的。比如RAS,目前没有药物直接靶向,对于治疗反应程度也很低。这样的肿瘤包括一些胰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它们的存活率很低,还有一小部分黑色素瘤。Schaider 博士说:“我们发现将阿司匹林加入癌症抑制剂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后,能在RAS基因突变的肺癌和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增强其有效性。在非小 细胞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单单用索拉非尼仅对患者有轻微改善。我们的研究表明,它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能有益于对其他治疗无效的RAS基因突变的患者。”Schaider博士指出联合用药可能减少索拉非尼的剂量要求,降低可能导致患者停止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这种药物联用激活两个分子过程研究发现通过将索拉非尼与相对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结合,AMPK和 ERK两个分子过程被激活,它们共同作用杀死RAS突变癌细胞。这种双重激活也可以防止肿瘤对治疗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在单独使用抑制剂药物时可能发生。Schaider博士说还需要考虑阿司匹林的不良影响,但对于没有剩余治疗选择的患者,所需的剂量在临床上是最有可能被确定下来的。Schaider博士说“这种联合的临床试验可以进行得比较快,可能会对其他正在进行的试验提供支持。”因为双重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癌症患者无疾病进展的生存时间。同时研究人员认为添加阿司匹林也有可能防止患者肿瘤复发。阿司匹林与其他抗癌药物的联合研究已经在进行中患者招募。参考资料:1)Acetylsalicylic Acid Governs the Effect of Sorafenib in RAS- Mutant Cancers2) Researchers show aspirin added to cancer drug improves effectiveness
对临床试验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极端态度:要么是非常抵触,认为参加了临床试验便成为了小白鼠,要么是非常积极,一心只想参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人们会对临床试验有更多认识。参加临床试验就成为了“小白鼠”?人们经常会对是否参加临床试验非常犹豫,因为大家不知道它的过程,有着一些误解。误解1:在临床试验中,我会被给予安慰剂而不进行任何治疗。在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中,几乎不会使用安慰剂。大部分的对照临床试验都是新药或新疗法与标准疗法比较。如果有可能被给予安慰剂,会非常明确的写入知情同意书中。误解2:参加临床试验就必须要停止我目前的标准治疗。在很多临床试验中,标准治疗会作为试验的一部分,试验会增加另外的药物来联合使用以测试这种新的组合是否更有效。在一些试验中,患者会继续使用标准疗法,通过问卷或者一些肿瘤分析的资料来提供信息。整个试验过程中多个途径可保护患者权益1.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决定权:是否参加临床试验决定权在患者。参加前会被充分告知关于临床试验的相关信息。知情同意书不是合同。患者有权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退出研究,如果研究人员了解到这个研究对患者有害,他将从研究中被去除。2.伦理审查委员会、人类研究保护办公室、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食品药品管理局会:在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对其进行审查和监督,以保护受试者的权利,福利和健康。不但不是“小白鼠”,还有可能获得许多益处1.可以提前接受未上市的新疗法。接受新药物治疗的患者有可能从临床试验中获得治愈、延长生存或减轻痛苦等疗效,而这可能是采用常规治疗无法取得的。2.如果在临床试验中没有被分到新疗法的试验组中,患者可能接受现有的标准疗法。此标准疗法可能和新疗法一样好或者比新疗法好。3.患者能够收到相关医疗团队密切的关注和监测。4.大多数临床试验都是免费提供试验药物或治疗。线:我们一位肢体皮肤黑色素瘤的患者,在国内经手术、干扰素治疗后发生肝转移,经替莫唑胺+恩度化疗、肝介入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我们为患者查询了针对转 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和新疗法,患者在美国参加了一项伊匹单抗(Ipilimumab)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治疗后肝转移灶完全消失。案 例2:一位十多岁男孩患有足部恶性颗粒细胞瘤多发骨转移,由于病情原因已无法继续上学,在国内行两个周期的表阿霉素+顺铂化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恶性颗粒 细胞瘤非常罕见,尚无已知有效的全身疗法。我们为患者进行了大量查询工作并制作了分析报告,发现了一些个案对某些药物治疗有效,其中包括使用帕唑帕尼 (Pazopanib)治疗后有效的个案报道。进一步查询后发现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有使用帕唑帕尼治疗实体瘤的研究。患者到那里后参加了一项帕唑帕尼和克唑 替尼治疗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试验。治疗后孩子已重返校园。尽管有这么多益处,但参加临床试验仍是存在风险的1.新药物或疗法不一定比现有的标准疗法好;2.即便新药物或疗法对一部分受试者有效,但不一定对某个患者有效;3.新药物或疗法可能有未知的或无法预料的、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副作用;4.参加临床试验要比普通看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需要经常去试验点,在医院停留的时间长,有时需要联合用药;5.有些临床试验中药物和治疗并不是全然免费。所有的患者都可以参加临床试验吗?所 有的临床试验都有“入组和排除标准”。允许参加临床试验的因素为“入组标准”;不允许的因素为“排除标准”。这些标准是根据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和阶段、 治疗史、患其他疾病情况等因素制定的。只有符合标准的人才可以参加临床试验。值得注意的是,制订“入组/排除标准”不是用来拒绝人们参加临床试验,相反, 而是确定此人参加临床试验是否合适,以保证其安全。了解有哪些可能适合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可能会为他们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路径。然而大部分新药和新疗法的临床试验都是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先开始。目前正在招募的临床试验中,仅在美国进行的就有41%,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我们相信随着对疾病治疗研究的深入,治疗的选择会越来越多,多一条路便多一分希望。
与新冠肺炎的战役仍在继续,对于“特效药”的渴求是全民都在期盼的大事。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但许多相关疗法临床试验正在或即将开展。截至2019年2月13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查询到,目前已有93项新冠肺炎相关的临床试验注册,试验药物涉及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糖皮质激素、连花清瘟等多种药物。来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临床试验”原本一个对于大众来说,陌生而又容易被误解的专业词汇,就这样在这个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不断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人们开始关注起新冠肺炎的研究进展,期待“特效药”的出现。其实临床试验,与我们一直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医药的发展与人民健康水平是分不开,而新药的研发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几个世纪前,因为缺乏有效的药物,腹泻就可以致命,而现在,我们有了丰富的药物可以抵抗疾病,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延长了将近一倍。这都是由于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研制并推出了新的药品来对抗疾病,是很多以前认为的不治之症得到控制,甚至能够治愈。而临床试验是药物上市前必须经历且必要流程,只有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该药物对某一类患者安全且有效后,才能够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不妨找到你在医院或药房买到的西药,看看说明书,这些字小还长的内容,是严格按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来写的。那么新药临床试验都有哪些作用呢?一个药物做成了,为什么不能直接到市场上卖,而先要做很复杂的人体试验呢?大家知道远古就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这是因为所有的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如果药物不安全,不仅不能给人们治病,可能还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把药物了解清楚,现在新药上市前都要做复杂的新药临床试验。新药在临床试验中积累了很多数据,这样在医生给病人开药前,就知道某一看新药的治疗效果,使用治疗的人群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这样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更加安全。新药临床试验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了解新药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有效性;确定新药的最佳剂量及使用方法;为新药能够得到国家的批准提供充分的材料;为医生和患者正确使用新药提供依据。新药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被批准上市呢这个药比市场上其他的药疗效都好;这个新药和市场上已有的药品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小;因为改进了工艺降低了成本,药物更加便宜了。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使新药得到批准上市。临床试验需要遵循什么原则?概括地讲,所有药物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伦理原则:依据世界医学科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首先要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科学原则: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法规原则:临床试验应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现行的相关管理法规。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数据和报告结果的科学、真实、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参照国际公认原则,制定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这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试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执行、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
猜猜看~你是癌症候选人吗?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1/6。每年有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100多万。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生活变好了,患癌的人却越来越多呢?导致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但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能诱发细胞癌变的外部因素——致癌物,而且有很多致癌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每多吃一口,都会增加患癌或者癌症复发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致癌风险高的食物。1食物也分“致癌等级”自1971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对900多个因素进行了评估,发现有400多个被确定为对人类有致癌或者可能致癌。根据致癌程度不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物分为了5类4个等级。1一级致癌物已经有足够的医学证据和动物实验结果证明:一级致癌物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作用。2二级致癌物根据致癌可能性的高低,二级致癌物又分为2A和2B两类。2A类致癌物对动物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对人体致癌性证据有限,也就是说,这类致癌物很有可能对人体致癌;2B类致癌物有致癌的可能性,目前对人体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都不充分。3三级致癌物尚不能确定是否对人体致癌,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验证。4四级致癌物这类致癌物很少,它很可能对人体不致癌。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我们最需要引起警惕就是1类和2A 类致癌物,而在我们常吃的食物中,有很多都属于这两个危险区。2这些常吃食物是一级致癌物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一级致癌物清单中,跟食物有关的有酒精、黄曲霉毒素、苯并芘、槟榔、加工肉、咸鱼等,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危害人体健康的。1酒精大量研究表明,喝酒与口咽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生都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喝酒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喝的越多,风险越大。因此,中国癌症基金会建议:男性饮酒每天不超过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0~15克。2含黄曲霉素的食物迄今为止,黄曲霉素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如果一次性摄入20mg可以直接导致成年人死亡。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泡了很久的木耳、发霉的花生和玉米、发苦的坚果、劣质的花生油和芝麻酱、变质的大米、没洗干净的筷子和砧板等,长期大量食用这些食物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知道了黄曲霉素的藏身之所,想要避免或者减少黄曲霉素的伤害就简单了,你只需要做好下面这几点:不吃变质发霉的粮食、坚果等,千万不要抱着“高温能杀菌”的想法继续食用,因为黄曲霉素只有在280℃以上的高温才能被杀灭,常规的烹饪方法是无法做到的。从正规商店、超市购买品质有保证的花生酱、芝麻酱、食用油。脏筷子和砧板及时洗干净,并干燥存放,以免食物残渣留在上面发霉。3含苯并芘的食物苯并芘会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然后经由肺、肝细胞的氧化酶激活反应转换成数十种代谢产物,进而损伤基因,诱发细胞癌变。大量动物试验表明,长期吸入或食用含苯并芘较高的食物易诱发肺癌、肝癌、肠癌等多种癌症。在我们常吃的食物中,高温熏烤、炭烤、油炸的食物含有的苯并芘较高,尤其是烧烤的肥肉、鸡皮、羊排等油脂较高的食物,烧焦的部位更是苯并芘的重灾区,其含量可高达普通食物的10~20倍。所以,我们在烹调食物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蒸煮的烹饪方式。另外,炒菜时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下菜,尽量热锅冷油,以减少苯并芘的产生。4槟榔早在2004年,槟榔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级致癌物!长期嚼槟郎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几率,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咀嚼会造成口腔粘膜和牙齿的损伤,这属于物理破坏。二是因为槟榔中含有生物碱等多种化合物,能直接杀死细胞,同时导致炎症,造成口腔损伤,这属于化学破坏。在“物理破坏+化学破坏”的双重作用下,会给口腔粘膜造成持续损伤。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一种癌前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其中约20%会最终转化成口腔癌。更糟糕的是,嚼槟榔不仅会导致口腔癌,而且统计显示,嚼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其它的口腔癌患者。在此,小募要提醒槟榔爱好者们,要尽量戒掉它,尤其是抽烟的人,更是不能再碰。5加工肉和咸鱼加工肉类指的就是经过腌制、熏制、发酵、干制等方式加工的肉类,比如火腿、熏肉、腊肉、热狗、腊肉、培根、肉类罐头等。这类食物里往往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它们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有研究表明,若每天吃加工肉类超过 50g,结肠癌风险会增加 18%。咸鱼也是类似的,在使用高浓度的盐长时间腌制的过程中,会生成亚硝基胺类物质,长期食用易诱发癌症。建议大家要尽量少吃这两类食物。3这些常吃食物可能致癌1含糖量高的食物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甜饮料、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甜饮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高90%;每天吃5小勺糖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不吃糖的人高70%;每天用甜水果酱涂抹面包片的人,患胰腺癌风险也比不吃甜食者增大50%。科学家们分析,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这是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控制好吃糖的量。那么吃多少才算安全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2太烫的食物中国人吃饭都讲究“趁热吃”,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长期吃温度在65℃以上的食物可能会引发食管癌。因为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和胃黏膜,久而久之会使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进而引发慢性炎症,增大癌变的可能性。3高脂肪食物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是引发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美国威斯康新州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猴子对比实验,一组喂简单的蔬菜水果、五谷,另一组天天大鱼大肉、吃土司培根等。27年后,前面一组依旧精神奕奕,毛色光亮,而后一组猴子一脸老相,还得了癌症、高血压等疾病。如果你不想患上这些疾病,那就要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内脏、鱼籽以及油条、油饼等油炸的食物。另外,在食用油的用量上也要有限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摄入食用油的量应控制在20- 30克(约合2-3汤匙)之间。今天我们介绍了很多有致癌风险的食物,不过希望大家明确一点:有致癌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致癌。要知道,癌症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除了致癌物的分级之外患者招募,还要看你吃了多长时间、吃了多少等因素。以黄曲霉素为例,平时不小心吃到一两颗发苦的瓜子仁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长期食用用发霉花生制成的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的剂量就会大大增加,致癌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猜猜看~你是癌症候选人吗?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1/6。每年有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100多万。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生活变好了,患癌的人却越来越多呢?导致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但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能诱发细胞癌变的外部因素——致癌物,而且有很多致癌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每多吃一口,都会增加患癌或者癌症复发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致癌风险高的食物。1食物也分“致癌等级”自1971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对900多个因素进行了评估,发现有400多个被确定为对人类有致癌或者可能致癌。根据致癌程度不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物分为了5类4个等级。1一级致癌物已经有足够的医学证据和动物实验结果证明:一级致癌物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作用。2二级致癌物根据致癌可能性的高低,二级致癌物又分为2A和2B两类。2A类致癌物对动物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对人体致癌性证据有限,也就是说,这类致癌物很有可能对人体致癌;2B类致癌物有致癌的可能性,目前对人体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都不充分。3三级致癌物尚不能确定是否对人体致癌,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验证。4四级致癌物这类致癌物很少,它很可能对人体不致癌。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我们最需要引起警惕就是1类和2A 类致癌物,而在我们常吃的食物中,有很多都属于这两个危险区。2这些常吃食物是一级致癌物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一级致癌物清单中,跟食物有关的有酒精、黄曲霉毒素、苯并芘、槟榔、加工肉、咸鱼等,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危害人体健康的。1酒精大量研究表明,喝酒与口咽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生都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喝酒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喝的越多,风险越大。因此,中国癌症基金会建议:男性饮酒每天不超过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0~15克。2含黄曲霉素的食物迄今为止,黄曲霉素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如果一次性摄入20mg可以直接导致成年人死亡。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泡了很久的木耳、发霉的花生和玉米、发苦的坚果、劣质的花生油和芝麻酱、变质的大米、没洗干净的筷子和砧板等,长期大量食用这些食物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知道了黄曲霉素的藏身之所,想要避免或者减少黄曲霉素的伤害就简单了,你只需要做好下面这几点:不吃变质发霉的粮食、坚果等,千万不要抱着“高温能杀菌”的想法继续食用,因为黄曲霉素只有在280℃以上的高温才能被杀灭,常规的烹饪方法是无法做到的。从正规商店、超市购买品质有保证的花生酱、芝麻酱、食用油。脏筷子和砧板及时洗干净,并干燥存放,以免食物残渣留在上面发霉。3含苯并芘的食物苯并芘会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然后经由肺、肝细胞的氧化酶激活反应转换成数十种代谢产物,进而损伤基因,诱发细胞癌变。大量动物试验表明,长期吸入或食用含苯并芘较高的食物易诱发肺癌、肝癌、肠癌等多种癌症。在我们常吃的食物中,高温熏烤、炭烤、油炸的食物含有的苯并芘较高,尤其是烧烤的肥肉、鸡皮、羊排等油脂较高的食物,烧焦的部位更是苯并芘的重灾区,其含量可高达普通食物的10~20倍。所以,我们在烹调食物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蒸煮的烹饪方式。另外,炒菜时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下菜,尽量热锅冷油,以减少苯并芘的产生。4槟榔早在2004年,槟榔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级致癌物!长期嚼槟郎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几率,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咀嚼会造成口腔粘膜和牙齿的损伤,这属于物理破坏。二是因为槟榔中含有生物碱等多种化合物,能直接杀死细胞,同时导致炎症,造成口腔损伤,这属于化学破坏。在“物理破坏+化学破坏”的双重作用下,会给口腔粘膜造成持续损伤。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一种癌前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其中约20%会最终转化成口腔癌。更糟糕的是,嚼槟榔不仅会导致口腔癌,而且统计显示,嚼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其它的口腔癌患者。在此,小募要提醒槟榔爱好者们,要尽量戒掉它,尤其是抽烟的人,更是不能再碰。5加工肉和咸鱼加工肉类指的就是经过腌制、熏制、发酵、干制等方式加工的肉类,比如火腿、熏肉、腊肉、热狗、腊肉、培根、肉类罐头等。这类食物里往往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它们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有研究表明,若每天吃加工肉类超过 50g,结肠癌风险会增加 18%。咸鱼也是类似的,在使用高浓度的盐长时间腌制的过程中,会生成亚硝基胺类物质,长期食用易诱发癌症。建议大家要尽量少吃这两类食物。3这些常吃食物可能致癌1含糖量高的食物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甜饮料、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甜饮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高90%;每天吃5小勺糖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不吃糖的人高70%;每天用甜水果酱涂抹面包片的人,患胰腺癌风险也比不吃甜食者增大50%。科学家们分析,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这是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控制好吃糖的量。那么吃多少才算安全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2太烫的食物中国人吃饭都讲究“趁热吃”,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长期吃温度在65℃以上的食物可能会引发食管癌。因为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和胃黏膜,久而久之会使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进而引发慢性炎症,增大癌变的可能性。3高脂肪食物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是引发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美国威斯康新州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猴子对比实验,一组喂简单的蔬菜水果、五谷,另一组天天大鱼大肉、吃土司培根等。27年后,前面一组依旧精神奕奕,毛色光亮,而后一组猴子一脸老相,还得了癌症、高血压等疾病。如果你不想患上这些疾病,那就要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内脏、鱼籽以及油条、油饼等油炸的食物。另外,在食用油的用量上也要有限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摄入食用油的量应控制在20- 30克(约合2-3汤匙)之间。今天我们介绍了很多有致癌风险的食物,不过希望大家明确一点:有致癌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致癌。要知道,癌症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除了致癌物的分级之外,还要看你吃了多长时间、吃了多少等因素。以黄曲霉素为例,平时不小心吃到一两颗发苦的瓜子仁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长期食用用发霉花生制成的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的剂量就会大大增加,致癌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免费用药1 下方可报名近年来,降糖药如雨后春笋纷纷上市,糖友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磺脲类是备选一线药物,特别是那些二甲双胍不耐受的糖友。像是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等通过肠促胰岛素的方式以及SGLT-2抑制剂已成为了重要的治疗选择。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还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其使用与体重增长或低血糖重大风险无关,并且一些药物还被证明能够降低心血管风险。但是,缺点就是——这类治疗选择较为昂贵。虽然国家实施了医保、降药价等各种措施,但在中国庞大的糖尿病群体中,困难仍持续存在,药品太贵,老百姓无法承担。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不仅可以接受较新的药物治疗,还可以免去高昂的治疗费用——参加免费用药项目。今天小编将全国哪些医院正在开展临床试验项目进行汇总,点击下方按钮即可报名,不仅有机会在国内三甲医院申请到糖尿病的免费治疗,还可以得到长期免费的用药指导,解决日常用药饮食、不良反应处理、检查报告的难题!咨询和报名请点击此处特别提醒:对于想参加其他糖尿病项目的糖友也可以报名,后续试验组也会帮大家匹配到合适的试验中去。糖友获益:听取知名专家意见。免费的药物及相关检查。在项目结束后患者将获得误工费及交通补助。一、DPP-4抑制剂项目名称:评价琥珀酸曲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有效性药物名称或方案:曲格列汀 一周一次适合对象:初诊或2年内确诊且口服单药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GLP-1受体激动剂项目名称:比较Tirzepatide与甘精胰岛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药物名称或方案:Tirzepatide(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每周一次适合对象:二甲双胍联合或不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项目名称:比较利拉鲁肽注射液和诺和力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药物名称或方案:利拉鲁肽 每日一次适合对象:稳定服用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至少90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三、SGLT-2抑制剂项目名称:加格列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药物名称或方案:加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一天一次适合对象: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四、胰岛素项目名称: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III期临床研究药物名称或方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 门冬胰岛素早餐前、晚餐前注射适合对象:口服降糖药治疗至少3个月且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注:以上为主要参加条件,最终是否符合以项目医生判定为准。对于符合参加条件的患者,研究期间患者无需支付研究药物以及本研究相关检查的费用,患者可在具有丰富经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严密的用药观察和指导。为保证医院正常就诊秩序,患者请提前报名预约,报名后2-3个工作日工作人员会联系患者核实相关条件。咨询和报名请点击此处 以下医院为上述项目开展招募的研究中心,具体可咨询试验组联系人员。td s安徽省立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包钢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省哈医大四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安徽省弋矶山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十堰太和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山东省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同仁医院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医院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市火箭军总医院吉林省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北京市应急总医院(原煤炭总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北京市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第306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福建协和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福建省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福州总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苏省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上海金山医院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上海市华东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上海岳阳医院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江西省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p style=margin-left: 8px; margin-right: 8px; line-height:
填写信息,募海棠专业医学人员帮您匹配合适项目从报名到陪同检查、筛选,我们一直在身边
募海棠是一个专注于服务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的信息平台,致力于为医药研发领域提供专业的受试者招募及管理服务,提供全过程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服务方案。募海棠有效利用掌握的前沿医疗科研资讯,整合临床研究行业资源,以患者受益为出发点,搭建医院等科研机构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平台,帮助患者寻找更大化受益的临床试验项目,为临床试验项目筛选更适合的患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zhuanqianla.cn/cygs/2023-12-06/5245.html